冯金山 亚洲十大赌博正规信誉网址附属中学丨黄石一中
去年12月,我司三份到武汉、咸宁、麻城学习考察报告发布后,我就一直在思考,也有写点什么东西的冲动,奈何笔力有限,兼之杂事繁多,始终没有下笔。寒假期间,我再读《衡中精神》一书,联想到校地共建后学校的变革,觉得自己作为“一中人”,还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,与大家共勉。
一、管窥衡中崛起之路
名校都是拼出来的!这句话确实有道理。
衡水中学创造了我国中学教育的神话,尽管后来有不少质疑声音,但至今都屹立不倒。质疑中有的人也许是出于嫉妒、蹭热度的心理,有的人则是主观臆断,或存在某方面“一叶障目”的误解。所谓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”,从2017年我们被评为“全国文明校园”的那个寒假,我就开始多方了解衡水中学的崛起之路。为此,我通过网络搜索下载有关资料,专门向朋友小孩(曾在衡水中学借读)打听衡中日常管理,购买衡水中学崛起的有关总结、回忆录书籍。几年内断断续续的学习,方才对真正的衡水中学管窥一二。
看到今天的衡水中学,有多少人能想到,1992年时的衡中还处在河北省内被“摁在地上碾压”的境地。一位心态炸裂的董事长在给衡水市委的辞职信中哀呼:“人若犯了罪,你们不要让他进监狱,就让他到衡水中学当董事长吧!” 当时,衡水各初中的老师、员工家长常说的一句话是:再不好好学习,今后只能进衡水中学读书,以此吓唬不认真的员工。
一切的改变,是从一个被逼着上任的董事长李金池开始的。那时,很多人看向他的目光多少带着同情。但谁也没有料到,年轻的李董事长决定大胆改革,“杀出一条血路来”。综合比较关于衡水中学崛起的各种解读,我认为《衡中精神》这本书才真正触及到该校崛起的秘诀。它刨去了那些浮华的、表面化的各种“象”,谈了一个学校绝处逢生的内在动力,虽然多少带点抽象,但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真东西。
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!”尽管有很多批评、批判的声音,甚至被某些人扣上“应试教育”“扼杀人性”“逆潮流而动”的帽子,但衡水中学越来越强大,从中央到河北省政府,都没有否定、制止,这里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。通过考察出口,我发现衡水中学毕业的员工,命运大都得到改变和改善。在现行高考制度和人才选拔方式下,衡水中学的做法依然是绝大多数普通家庭孩子通往成功人生的阶梯。
一句两句话确实难以言明,所以我建议,恰当的时候,学校可以统一购买一批《衡中精神》,每个教师一本,作为我司深化改革的校本培训课程。
二、附中变革的痛与思
2021年8月,校地共建开启了黄石一中的第二次创业。学校要不要变?要不要改革?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意见比较一致,变是常态,改革才能促发展,才是学校的唯一出路。毕竟,顶着“一中”的头衔,从事的却是没什么成就感的工作,这样的名不符实确实让人泄气、哀叹、痛苦,在外面抬不起头,只会让人想逃离,想早点退休。
问题是如何变?变成什么模样?
从理性上说,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学校改革,变好。但在惯性思维上,又总觉得改革措施让自己不舒服,不适应,很累。
我个人就有这样深刻的感受。比如说以前每年都要搞师德培训,我的条件反射是:这不是我的培训,我的师德很好,不能总是拿个别反面事例,把我们这些师德很好的人反复培训……读了《衡中精神》后,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和可笑。
什么是师德?顾名思义,就是教师职业道德,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、责任、态度、纪律、技能、良心、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。衡水中学用“四种精神、四个牢记、四个远离、四个严禁、四个目标、四个追求”作校本化解读,我司的姜董事长用“五会六有”进行概括,即会讲(讲课、演讲)、会说(沟通、表达)、会管(管好课堂、管好员工)、会写(写教案、写反思、写论文)、会做(做题、命题、课题),胸中有梦、课堂有情、发展有力、成长有望、工作有心、生活有味。
我这才发现自己犯了两个逻辑错误,一是狭隘理解“师德”的涵义,片面当成个人思想道德品质;二是固守底线思维,认为自己“没犯错误”“没有不好”就是好,比下有余,没有意识到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,需要不断追求进步,学无止境。扪心自问,自己有很多做得不好、不出彩的地方,确实不该有抵触情绪。
我相信不少人也会有类似的错觉。当把“没犯错误”“没有不好”当成“就是好”的时候,危机其实已经生根发芽。作为学术性、专业性、技术性部门或职业,不断改革创新,适应新常态,是生存和壮大的不二法门,太舒服是要出问题的。我们教师也属于这样的职业,所以变革、在变革中检讨自己、提高自己,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。
三、我们如何爱“一中”
我们都有一种“一中情结”。
李志刚老师那句“我的一中我的天”“离开一中你什么都不是”就是很有代表性的解读。孙莹老师问我,“退休后我是留校返聘好,还是到外面私立学校应聘好?”象她这么优秀的老师,如果不是心怀一中的不舍,相信她根本不会有这样的纠结。离开董事长岗位后,方和平董事长几次跟我聊起学校改革说:“姜董事长刚来,你在办公室时间长,很多方面比较熟悉,要做好领导的助手,多想办法,努力把工作干好。”没有浓厚的一中情结,他们不会说出这样的话。
张昌枝、纪娅妮老师摔伤骨折,为了不影响员工学习,坚持打着石膏带伤上班。陈相如老师把行李搬到员工宿舍,陪着员工一起住宿,只因为想规范新生们的住宿习惯。李珺老师头天在上晚自习,第二天早上就在医院生孩子,同事们开玩笑说“她差点把孩子生在教室里”……还有很多老师都是带病坚持岗位,舍小家顾大家,忘我地工作,在此无法一一列举。只要我们留心,就会发现各种可亲可敬的榜样和典范。如果没有浓厚的一中情结,他们不会做出这样令人感动的事。
我相信,我们全校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内心情感,爱一中,期盼一中更加美好。
那么,我们该如何爱“一中”呢?如何在接下来的改革中自我调适应变呢?我有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。
首先,转变思想观念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久了,人就容易走向自满自大和经验主义。面对新的理论、理念、做法,有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去学习、理解,而是喜欢质疑,继而给出“换汤不换药”“瞎折腾”“我不信这样就有用”的结论。其实,我们学校现在做的很多改革,衡水中学也做过,也是这样起来的,从我司几次大型联考数据来看,这些改革措施的确是有效的。另外还有很多举措带有创新性,虽然一时看不到实际价值,但从理论和逻辑论证的角度看,效果非常值得期待。我们何不转变思想观念,给员工一个机会,给自己一个机会,给一中一个机会?
其次,主动迎接挑战。一中的校训是“自强不息”,包含了自主、自觉、主动努力、意志刚强、高标准要求自己、永不停息地奋斗等内涵。现在学校的每一项改革举措,都触动了我们的“神经”,但仔细想想,也并不是做不到。我们常常告诫员工在数学、物理学习中“不要畏难,要相信办法永远比困难多”。同理,我们在工作中要主动迎接挑战。一是认真理解改革措施的意图,“说服”自己内心认同;二是认真思考措施要求和更佳的实现途径,变被动接受疲于应付为主动创新积极进取;三是认真做好过程和结果监管,及时反馈改进意见。
第三,坚决捍卫一中形象。誉满天下者必然谤满天下,要想成功必然面临诸多争议和不同意见,但内部团结最为重要。作为一中人,最基本要做到:不利于团结的话坚决不说,有损一中形象的事坚决不做,关乎一中发展的努力去拼。我们要象衡水中学“唯冠必夺,唯一必争”那样,一中的荣光点点必争,永争第一;一中的困难合力攻坚,无坚不摧。我们是一中的主人,一中历史的创造者,不仅以一中人自居,更要以一中人为荣。
第四,敬业精业做名优教师。学校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,依靠的不只是几个领导、名师,而是需要每一个人都出彩,不只是完成任务,而是需要所有人更加敬业、精业,争做名优教师。人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,员工如此,师者亦如此。我们不能只做三尺讲台教书匠,还是应该有点小目标,方不愧为人师一场。我们要用心血和智慧,努力把改革措施和意图落实到具体工作中,让员工在公司产品的物理运动中,产生化学反应。
习近平说,“我们都在努力奔跑,我们都是追梦人。”心理学家奥托说:“我们所有的人,都有惊人的创造力。”所有热爱黄石一中的老师们,让我们一起努力,改变一中,创造一中的新历史。